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3-01 16:18:47 打印 字号: | |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安全是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共同战“疫”

——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2021年冬,疫情还未远去。严峻的防疫形势,让人们的内心紧张着。来势汹汹的疫情迅速在全国多个省份蔓延。


福建、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各地法院干警立刻响应,服从当地防疫统一安排,参与组织开展排查检测等工作。


他们之中有快退休的老党员,有刚入职的年轻干警,还有新婚燕尔的“夫妻档”。他们共同防守在抗疫一线,只为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落实依法防控要求,出台司法政策,惩治涉疫犯罪,化解涉疫矛盾。人民法院在共同抗击疫情这场硬仗中坚守阵地,履职尽责。


——依法快审快结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6443人,对杀害防疫工作人员的马建国等人依法判处死刑。

 

——发布34个涉疫典型案例,严惩隐瞒出境史致多人隔离、诈骗援鄂医护人员、假冒慈善机构骗捐、哄抬物价、造谣传谣等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维护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秩序。

 

——开展涉疫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湖北法院全员下沉抗疫,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和疫后重振作出积极贡献。

 

——依法妥善处置国内外各种涉疫滥诉,坚决维护依法防控秩序,坚决捍卫我国司法主权和国家尊严。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作出的重要指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贡献应有之力。


扫黑除恶——利剑铁拳守护平安中国


“市场菜霸”“裸贷”、暴力拆迁、举报人被残忍杀害......这是2021年最火爆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中的剧情。既是剧情,又有真实的部分。


这部横空出世的年度大剧,大尺度的反黑故事是根据孙小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黄鸿发案等真实扫黑案件改编而成。


“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对于黑恶势力的严重危害性,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精准判断。


利剑扫黑,扫出清风正气;铁拳除恶,守护平安中国。


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也取得了硕果累累。

 

三年来,人民法院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以坚如磐石之决心始终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攻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数据显示,专项斗争期间,共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万件23.1万人。对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

 

坚持“打财断血”,依法判处财产刑并追缴、没收违法所得,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484亿元。

 

坚持“打伞破网”,审结公职人员涉黑涉恶保护伞犯罪案件2857件。

 

通过三年的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正如剧中所演,扫黑除恶、除恶务尽。只有如此,人民群众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让黑恶势力在社会主义法治的阳光下无处遁形。


衣食住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38.4万亿元、3080.5万件、23.1万人、9227份、降幅近40%......


2021年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司法审判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


这些司法数据,正是人民法院司法审判护航小康生活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不懈努力着。


更安全的食品、更可靠的医疗、更加有效的权利保护......面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食品药品更加安全。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福喜食品公司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庞红卫系列疫苗案等重大涉民生案件,2013年以来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近7万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促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安宁。人民法院推行家事审判改革,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案件,针对家庭暴力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9227份,促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加强劳动者权益司法保护,2013年以来,审结劳动争议案件447.5万件,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和休息权。


——用法治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人民法院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出台关于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等规范性文件。2013年以来,人民法院审结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监护、探望等民事案件165万件。


——保障民法典正确贯彻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全面清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解释的同时,新制定实践急需的婚姻家庭、继承、建筑工程、劳动争议、担保制度等首批司法解释,保证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


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切实维护舌尖上的安全,依法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针对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问题,加大惩治力度,推动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头顶上、脚底下的安全。


审结权健传销案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5万件,涉及金额2.9万亿元,严惩“套路贷”、预付消费诈骗等犯罪,切实维护群众钱袋子安全。


审结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案件28.9万件,依法惩治恶意强行别车、危险竞速飙车等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出行安全。


“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完善人民法院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强调。


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动态排查、防范化解,不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提升司法大数据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


以人民为中心,群众需要什么,法治就要保障什么。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在惩治犯罪、定分止争、维护公正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代表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养羊协会支部书记刘入源



人民法院在扫黑除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一名养殖企业的负责人,我感触颇深。过去,一些“村霸”等地方黑恶势力的存在,破坏了地方的产业发展环境,影响了地方的社会风气。希望法院能继续保持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希望法院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结合当前广西法院开展的“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给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兵器跃进机电公司科技开发部项目负责人刘妍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法院在依法严厉打击涉疫犯罪,妥善处理民商事纠纷的同时,推进“智能云上开庭”,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有力维护了大局安全稳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为人民法院抗疫工作点赞。人民法院统筹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建议人民法院通过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公布典型案例等,让企业家们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纪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