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坚实的足迹
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一颦颦暖人的笑脸
印在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这就是朝阳凌源市人民法院
北炉法庭庭长
张行远的真实写照
面对纷繁琐碎的民事纠纷,她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基层法庭的岗位上,她始终以滕启刚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秉公办案,“一心想着群众利益,想着为谁服好务的问题,身处小法庭,展现大作为。” 事儿难调 件件得调 作为北炉人民法庭庭长,张行远负责审理辖区内的民事纠纷。每天一起床,各种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具体琐碎的事情便等着她奔前忙后。 不过繁忙不失条理。在张行远的心里永远装着一张行程表,这是她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开庭、调解、现场勘验、书写法律文书等,闲暇时间还要走访企业、为辖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满满当当,清晰明了。 基层法庭受理的纠纷,虽然大多是乡里乡亲之间的鸡毛蒜皮、夫妻间的吵吵闹闹,但有时处理起来却很棘手。 2021年原告崔某与被告赵某在集市上相遇,两人系亲戚关系,因玩笑打闹,造成原告崔某摔倒受伤,后原被告协商未果,诉至法院。 了解到双方平时关系不错,如果仅是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而不打开心结,即使案子结了,两家人心底也会留下隔阂、结下仇怨。为了真正让矛盾消除,张行远几次主动上门进行调解,刚开始双方的情绪还很激动,经过张行远苦口婆心的劝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农村家长里短的事儿更难断,但件件都得断。”张行远说。怎么断?在张行远的工作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调解结案,说通了道理,讲明白了法理,老百姓气就顺了。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最大化。 人到跟前 岂能不管 基层法庭案多人少的现实便也注定张行远必须独当一面——除了开庭、调解外,也要负责送达、现场勘验等相对繁琐的工作。 案件中,由于很多被告的信息不明确,有的只留有电话,有的地址不明确或长期在外打工,要找到这样的当事人很不容易,张行远有时需要像破案一样,通过一点点的线索找寻目标,来回奔波,耗时数日才能完成送达。在法律文书送达过程中,部分当事人不理解,认为签收就代表自己有错,便拒绝签收,张行远只能不厌其烦地向当事人解释,消除当事人顾虑。 其实,如今文书送达的方式很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送达难”的情况,但张行远却坚持将法律文书送达到当事人手中。“老百姓的事儿到跟前了,不仅得管,还要把事儿管好,这是法官的职责。而且,送达也是案件调解的一个机会,有时候在文书送达的过程中,通过与当事人交流,能够发现案件的突破口,对于案件的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释怀都有很大的益处。” 这些繁琐的工作,张行远已经重复了5年,她用自己的坚持,将纠纷解于萌芽,化于基层,让老百姓不为纠纷所扰,不为诉讼所累。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如今,老百姓提起她时,都止不住的夸赞。在他们心中,张行远就是为民办实事的好法官。 走入其间 温情守护 从书记员到法官,从机关到审判工作的“最前沿”, 张行远一直将公平正义扛在双肩,把群众利益记在心间。 在北炉与老百姓相处的5年时间里,案件处理多了,张行远深深意识到:大多数的矛盾纠纷都是由于老百姓对法律的认识不全面造成的,所以,在从事审判的同时,普法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辖区4个乡的司法服务覆盖面,张行远经常会借助庭后短暂的时间,向当事人以案释法;也会走到乡土民间,在分享农民丰收喜悦的同时,带去一场法律的“盛宴”;还会和老百姓坐在田埂炕头,用唠家常的方式,为他们讲解最为关心的土地承包、邻里关系、家产继承、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常识。看着“只认理儿不认法”的村民开始“讲法”了,张行远由衷地高兴。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悄然从田间地头走进了老百姓的心头。 “法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迟到的正义也是对群众利益的损害。” 张行远始终牢记这几个原则,始终在点滴工作中坚守这几个原则,在基层法庭处理着“清官难断”的家长里短,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和温暖。